礦山銷售流程
砂石料礦山的石料銷售流程是一個涉及多個環節的系統工程,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:
一、前期準備階段
1、合法合規性確認:確保礦山具備有效的《采礦許可證》《安全生產許可證》《環保驗收證明》等必要證件。完成資源儲量核實、環評報告、水土保持方案等備案。
2、資源評估與生產規劃:根據地質勘探數據,確定可開采的石料種類(如花崗巖、石灰巖、玄武巖等)、品質等級和儲量。制定年度/季度生產計劃,匹配市場需求。
二、開采與加工階段
3、爆破與開采:按設計方案進行爆破、挖掘、裝載,運輸至加工區。
4、破碎篩分加工:通過顎式破碎機、圓錐破、制砂機等設備加工成不同規格的成品(如0-5mm機制砂、5-10mm碎石、10-20mm骨料等)。
5、質量控制:實驗室檢測石料的壓碎值、含泥量、顆粒級配等指標,確保符合國標(如GB/T14685-2022)或工程要求。
三、銷售準備階段
6、定價策略:根據成本(開采、加工、運輸)、市場供需、競爭對手價格、石料規格等因素制定價格表。可區分出廠價(礦山提貨)與到場價(含運費)。
7、銷售渠道建設:直客渠道方面對接大型基建項目、市政工程、房地產開發商。經銷商渠道方面與區域性建材貿易商合作,擴大分銷網絡。線上平臺可利用建材B2B網站發布供應信息。
8、樣品與資質準備:準備石料樣品、檢測報告、公司資質文件,供客戶查驗。
四、銷售執行階段
9、客戶對接與談判:業務人員跟進客戶需求,提供產品方案、報價及運輸方案。關鍵談判點有價格、付款方式、供貨周期、質量保證條款。
10、簽訂銷售合同:明確產品規格、數量、價格、交貨方式、驗收標準、違約責任等。付款方式有預付款、進度款/貨到付款,避免賒銷風險。質量爭議處理方面要約定第三方檢測機構復檢流程。
11、訂單管理與排產:根據合同制定發貨計劃,協調生產部門優先保障訂單供應。
五、物流與交付階段
12、運輸方案:公路運輸為主流方式,需組織車隊(自營或外包),核算噸公里成本。水路運輸方面適合沿江/海礦山,成本低但中轉環節多。鐵路運輸方面適用于超長距離大宗運輸。
13、發貨管理:過磅稱重(地磅系統記錄凈重),開具《出貨單》《質檢報告》。購買貨物運輸保險,規避途中損毀風險。
14、現場交付驗收:客戶核對數量(過磅復核)、質量(抽檢),簽署《收貨確認單》。
六、回款與售后服務
15、回款跟蹤:按合同節點催收貨款,使用承兌匯票需評估貼息成本。建立客戶信用檔案,嚴控逾期賬款。
16、售后服務:處理質量投訴(如級配不達標、含泥量超標),協商補貨或賠償。定期客戶回訪,維護長期合作關系。
七、關鍵風險控制點
17、質量方面:會出現產品不達標導致退貨,其應對措施為加強過程檢測,留存批次樣品。
18、運輸方面:運輸方面會出現超載罰款、交通事故,其應對措施為選擇合規車隊,購買高額保險。
19、付款方面:付款方面會出現拖欠貨款、壞賬,其應對措施為預付款制度,信用保險或保理融資。
20、政策方面:政策方面會出現環保停產影響供應,其應對措施為儲備應急庫存,簽訂不可抗力條款。
八、行業趨勢優化建議
21、綠色礦山建設:采用封閉式破碎車間、干法除塵工藝,滿足環保要求,避免停產風險。
22、數字化管理:應用礦山ERP系統,集成生產、銷售、物流數據,實時監控庫存與訂單狀態。
23、附加值提升:開發高利潤產品(如精品骨料、特種砂漿用砂),減少同質化競爭。
砂石料銷售的本質是資源+物流+資金周轉的高效整合。建議重點關注區域基建規劃動向、競品產能變化,靈活調整定價與渠道策略,方能在強周期行業中穩健盈利。